20140531

「大師」


在網上看到一篇署名余英時的文章(註),談的是季羨林和任繼愈等被中共捧為「大師」的學者,較多批評季羨林,說他「被共產黨攻心之法攻下來了,變成歌功頌德的人了,專門提倡中國民族主義,所以他晚年這十幾年,就被共產黨不但捧為“國學大師”,而且還成了“國寶”」。文章的意思不是季羨林沒有學問,而且清楚指出他「研究梵文非常深入,他還研究巴利文和一些中亞文字,是個古語言學家」,問題是這些學問不是一般說的「國學」 --- 不是研究國學的人,又怎可能是國學大師呢?文章亦指出季羨林曾說自己不是大師,更不是國學大師,「可是事實上沒有用。共產黨官方已經把他封定為“大師”了,因為他們需要有這樣一個好象德高望重的人來支持」。

季羨林既為「大師」,自然有擁躉替他辯護,而我亦不打算討論季老的學術成就;我想談一談的,是「追捧大師」這個現象。

英文的 ‘maestro’ 可譯作「大師」,但這個字主要是用來稱呼音樂方面成就非凡的人,例如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就是當之無愧的 maestro‘maestro’ 可以引申到稱呼其他藝術(繪畫、雕塑、舞蹈等)的卓越人物。 ‘Maestro’ 也有一個較隨便的用法,只是一個禮貌上的尊稱,例如任何交響樂團的指揮都可以被稱爲 ‘maestro’;我住的小城有交響樂團,我就聽過這個二三流地方樂團的指揮被人稱為 ‘maestro’,這個用法並沒有中文「大師」的意思。

華人社會似乎特別喜歡封人為「大師」,而且除了音樂和其他藝術有不少「大師」,連文學、史學、哲學、心理學、社會學、甚至科學,也有人被稱爲「大師」(例如「物理學大師霍金」)。為甚麼會這樣?是華人特別需要大師、心理上特別需要有景仰的對象嗎?除了心理因素,有沒有文化和社會因素?這些問題恐怕要深入研究才會有較可靠的答案,但「大師」的稱呼有光環作用,這點是毋庸置疑的。一個音樂家、藝術家、或學者一旦被封為「大師」,便升價十倍 --- 表演門票漲價,作品奇貨可居,著作保證暢銷。

有些大師名副其實,但更多的是名過其實,有些甚至是世盜名。有些人由於因緣際會,幸運地被捧為「大師」;有些雖然未夠大師的實力,卻有獨特的個人魅力,以「大師的氣質」補足;有些則是為了得到「大師」的光環而處心積慮,運用不著痕跡的高超手法自我宣傳,終於成為「大師」。另一方面,有些堪稱大師的人卻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得到「大師」之號;當然,這樣的人不會太多,因為堪稱大師的人本來就很少。

華人社會有不少名不副實的「大師」,哲學例子不舉了,就舉一個文學例子吧。出過很多本散文集的大陸作家余秋雨被稱爲「散文大師」,且看他的名作〈都江堰〉裏的這些句子:「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」、「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、對歲月、對民族的巨大驚悸」、「他治水的韜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計謀」、「進入了最澄徹的人類學的思考」、「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這樣長壽」、「我突然產生了對中國歷史的某種樂觀」、「膜拜自己同類中更像一點人的人」。這些句子或生硬,或彆扭,或臃贅,雖然未至於不可接受,但不應該出自散文大師的筆下。假如余秋雨是散文大師,余光中和梁實秋便應該是「散文之神」了!


(註)文章其實不是余英時寫的,只是根據他的錄音整理,而且未經余英時審校。

5 則留言:

  1. 今天能寫出正確中文的中國人沒多少人,香港的古德明算是一個. 古德明曾談過「驕傲」這個詞, 是貶意. 自大驕矜. 現代中文「驕傲」卻變成英文pride 自豪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不過如果轉到講歷史, 就是另一回事了......

      刪除
  2. //是華人特別需要大師、心理上特別需要有景仰的對象嗎?//

    很可能是。
    「可是事實上沒有用。共產黨官方已經把他封定為“大師”了,因為他們需要有這樣一個好象德高望重的人來支持」對中國人的威權統治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Wan Chin
    香港人要預備好二〇一二年的大變局

    二〇一二,中共隨時倒台,中國隨時崩潰。二〇一二年乃變天之年,餘勢延續而爆發之年。累積了一、二十年的變勢,今年肇端,明年爆發餘勢,身處大變局,香港人保住香港的自治權,無懼中國崩潰。

    中國隨時崩潰:不要為中國哭泣,中國錯過了所有機會,只得走向崩潰。種種跡象顯示,中共走向拉丁美洲化:國土沉淪、人民流竄、產業凋敝、財政枯竭、資本逃逸、官員後代外逃美國尋求庇護(美國政府統計,中共部級以上官員的兒子輩擁有美國綠卡或公民身份的佔74.5%,孫輩則達到91%或以上。)中共時日無多,無任何正面的趨勢顯示它可以長期存在(中共不會民主轉型、地方自治受到虐殺、愛國資本家集團不會出現、民間社會無法健全發展)。中國將在無任何先兆之下,一下子全國陷入衰退、通脹及動亂,也可以拖延三數年。拖得愈久,亂局愈殘。中國人的愛國心、仁愛心、天下一家之心與民間宗族組織,經歷中共六十年的敗德敗政,消耗殆盡,大亂之後的中國無法收拾。中共及民主中國的過渡期很長,期間腥風血雨,血流成河。中國已是地獄,香港人要識得自保。

    美國的外交轉向:奧巴馬靜待變局,尊重當地人民意願,不再支持親美的獨裁者(埃及穆巴拉克政權崩潰的例子)。中共購買美債續命,正是親美的獨裁者。美國返回亞洲,佈局準備呼應中國民意,迎接中共倒台。

    環繞華人世界的中、美、台、港政府同時換屆,北韓因金正日逝世而提早交接權力。換屆將引致政治路線改變,政府行為走向極端,但根基不穩,反應能力難料,最容易出事。中國出現弱勢領導層,無法應付內外變局。一有大變局,這群中國官長無法應付。六四屠殺之後的危機,也是靠元老鄧小平應付的,現代這群領導層,都是阿斗,沒一個經歷過考驗。面對美國在南海的挑釁,中共陷入迷局。

    阿拉伯之春的民主化潮流方興未艾:熱潮將席捲中國。人民要求民主,甚於生命(利比亞的人民苦戰卡達菲的政府軍隊)。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運動,二十世紀末的一波民主趨勢,令東歐、蘇聯倒台,乃至顏色革命,令蘇聯的前衛星國倒戈。二十一世紀初的民主趨勢,二〇一〇年的阿拉伯之春乃大勢之始,其餘勢將波及一切極權國家:緬甸、中國、越南、北韓、古巴、委內瑞拉,將全部變天

    歐盟重整;歐元區的財政統一或會員二級制。這也是歐洲一體化(歐盟、歐元)累積十幾年之後的大變局。
    資本主義重整:中國之崩潰,將令廉價信貸的鏈條斷裂(美債+寬鬆美元+廉價借貸+跨國投資+金融詐騙),美元升值,美股轉穩,全球化資本主義有機會獲得調整(向跨國流動資金徵收稅款、加強監管衍生金融工具、公民自主投資公積金或國家承擔責任等)

    新的救贖、新的希望:尊重公義、妥協和多元價值觀的公民社會冒起。公義制度、心靈平靜、儉樸飲食、仁愛生活、農業復興、手藝復興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名過其實, 欺世盜名, 此之謂歟?

      刪除